备注:</p>
</p>
1、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官职:</p>
</p>
“开府”,始于汉朝,唯三公(东汉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)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幕府。</p>
</p>
东汉,有“仪同三司”的加号,得授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得仪卫、待遇。魏晋以后,将军开府者甚多,称“开府仪同三司”。</p>
</p>
隋唐时为“开府仪同三司”成了文散官、正一品。</p>
</p>
宋朝元丰改制,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,为从一品,后来成了加封有大功的文武重臣的荣衔。</p>
</p>
——但无论是检校官还是开府仪同三司,这两个荣衔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或三孤(少师、少傅、少保),也称三少。给名重生的赠诰中加了一个“开府仪同三司”,这是名党为首的派系和胡党为首的派系互相退了一步的结果:名党不再要求追赠太保,但胡党也必须同意追加一个“开府仪同三司”的荣衔。所以么,政治就是博弈,互相妥协,端看哪方妥协更大而已。</p>
</p>
2、丧服的五礼: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</p>
</p>
《仪礼·丧服》所规定的丧服,由重至轻,有斩衰(cuī)、齐(zī)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(sī)麻五个等级,称为五服。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,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、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。</p>
</p>
上述丧服的等级差别,清楚地显示了如下特点:</p>
</p>
1)父系、母系有别</p>
</p>
一个男子的亲属包括父亲方面的父党,母亲方面的母党和妻子方面的妻党。父党为宗族、宗亲,母党为外亲,妻党为内亲。</p>
</p>
在父权社会中,只重宗族、宗亲,不重外亲、内亲,血统更是只论父系。</p>
</p>
体现在丧服制度中,就是对父系亲属的服丧范围十分宽泛,直系亲属上至高祖父母下至玄孙,旁系包括高祖父所传全体宗族成员,无不有服。母系却只对外祖父母、舅父、姨母及姨表、舅表兄弟有服,而且服制比父系对等的亲属轻得多,如为祖父、伯叔父都是齐衰不杖期,而为外祖父仅是小功,对舅父仅是缌麻。</p>
</p>
2)亲疏有别</p>
</p>
丧服制度偏重父系,五服的轻重也主要体现父系宗亲之间亲疏不等的血缘关系。血缘愈亲的服制愈重,血缘愈疏的服制愈轻。</p>
</p>
根据五世亲尽的原则,从本身算起,往上往下有服之亲都只推到第五代,出五服范围,就无需为之服丧了。</p>
</p>
3)男女有别</p>
</p>
丧服制度中男女的不平等是十分明显的。</p>
</p>
如夫妻之间,妻为夫服最重之丧斩衰三年,夫为妻则只服齐衰杖期。</p>
</p>
同样,妻为夫之父母所服之丧要大大重于夫为妻之父母。又如父母都是生身之亲,但《丧服》规定为父斩衰三年,为母是齐衰三年,如果父亲还在世,只能服齐衰杖期。另外,对本族中已经出嫁的女性成员,服制都较其兄弟为轻。</p>
</p>
4)嫡庶有别</p>
</p>
古代允许多妻,但正妻只能有一个,余者为妾。妻、妾的地位尊卑不同,有严格的区别。《丧服》规定妾为妻服齐衰不杖期,妻为妾则无服。</p>
</p>
妾之子以父之正妻为嫡母,要服三年重丧,而正妻所生的嫡子则不用为被称作庶母的父之妾服丧(后世改为服齐衰不杖期)。</p>
</p>
正文 396丁忧之议</p>
</p>
未时三刻,前来宣旨并吊祭的都省门下太常官员们起身离去,从后堂出来的重臣们神色都有些异样,有人脸上还带着几分潮红,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在后堂内起了争执。而送行至灵堂门口的卫希颜和名可秀二人,神态表情都毫无异样,当真诠释了何谓“澹澹,不动貎也”。</p>
</p>
</p>
</p>
1、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官职:</p>
</p>
“开府”,始于汉朝,唯三公(东汉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)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幕府。</p>
</p>
东汉,有“仪同三司”的加号,得授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得仪卫、待遇。魏晋以后,将军开府者甚多,称“开府仪同三司”。</p>
</p>
隋唐时为“开府仪同三司”成了文散官、正一品。</p>
</p>
宋朝元丰改制,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,为从一品,后来成了加封有大功的文武重臣的荣衔。</p>
</p>
——但无论是检校官还是开府仪同三司,这两个荣衔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或三孤(少师、少傅、少保),也称三少。给名重生的赠诰中加了一个“开府仪同三司”,这是名党为首的派系和胡党为首的派系互相退了一步的结果:名党不再要求追赠太保,但胡党也必须同意追加一个“开府仪同三司”的荣衔。所以么,政治就是博弈,互相妥协,端看哪方妥协更大而已。</p>
</p>
2、丧服的五礼: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</p>
</p>
《仪礼·丧服》所规定的丧服,由重至轻,有斩衰(cuī)、齐(zī)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(sī)麻五个等级,称为五服。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,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、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。</p>
</p>
上述丧服的等级差别,清楚地显示了如下特点:</p>
</p>
1)父系、母系有别</p>
</p>
一个男子的亲属包括父亲方面的父党,母亲方面的母党和妻子方面的妻党。父党为宗族、宗亲,母党为外亲,妻党为内亲。</p>
</p>
在父权社会中,只重宗族、宗亲,不重外亲、内亲,血统更是只论父系。</p>
</p>
体现在丧服制度中,就是对父系亲属的服丧范围十分宽泛,直系亲属上至高祖父母下至玄孙,旁系包括高祖父所传全体宗族成员,无不有服。母系却只对外祖父母、舅父、姨母及姨表、舅表兄弟有服,而且服制比父系对等的亲属轻得多,如为祖父、伯叔父都是齐衰不杖期,而为外祖父仅是小功,对舅父仅是缌麻。</p>
</p>
2)亲疏有别</p>
</p>
丧服制度偏重父系,五服的轻重也主要体现父系宗亲之间亲疏不等的血缘关系。血缘愈亲的服制愈重,血缘愈疏的服制愈轻。</p>
</p>
根据五世亲尽的原则,从本身算起,往上往下有服之亲都只推到第五代,出五服范围,就无需为之服丧了。</p>
</p>
3)男女有别</p>
</p>
丧服制度中男女的不平等是十分明显的。</p>
</p>
如夫妻之间,妻为夫服最重之丧斩衰三年,夫为妻则只服齐衰杖期。</p>
</p>
同样,妻为夫之父母所服之丧要大大重于夫为妻之父母。又如父母都是生身之亲,但《丧服》规定为父斩衰三年,为母是齐衰三年,如果父亲还在世,只能服齐衰杖期。另外,对本族中已经出嫁的女性成员,服制都较其兄弟为轻。</p>
</p>
4)嫡庶有别</p>
</p>
古代允许多妻,但正妻只能有一个,余者为妾。妻、妾的地位尊卑不同,有严格的区别。《丧服》规定妾为妻服齐衰不杖期,妻为妾则无服。</p>
</p>
妾之子以父之正妻为嫡母,要服三年重丧,而正妻所生的嫡子则不用为被称作庶母的父之妾服丧(后世改为服齐衰不杖期)。</p>
</p>
正文 396丁忧之议</p>
</p>
未时三刻,前来宣旨并吊祭的都省门下太常官员们起身离去,从后堂出来的重臣们神色都有些异样,有人脸上还带着几分潮红,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在后堂内起了争执。而送行至灵堂门口的卫希颜和名可秀二人,神态表情都毫无异样,当真诠释了何谓“澹澹,不动貎也”。</p>
</p>
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