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9章 暴利的航运业
第579章 暴利的航运业
香港第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,其实就是前世的海港城,九龙仓能够将它建起来,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有一大块地皮。
虽然自己如果收购九龙仓后,也可以建海港城,但自己不能因为有海港城就不做其他类似生意了,一个香港还是能够容得下多个商业综合体的,前世的香港,也不仅仅只有海港城。
选择在港岛靠近红磡的位置,那也与海港城的距离较远了,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很大影响。
“接近十万尺?”郑志杰被吓了一跳,随即脑海之中按照行业经验算了下,然后道:“杨生,按照这样的面积,里面的商铺足有数百乃至上千家,这可就需要很大的人流,才可能成功。”
“对,人流是关键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但我也相信香港未来的经济,只要经济够好,消费能力够强,那自然可以养活这样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。”
商业综合体出现的前提是当地的经济够好,人也不能少,前世的万达,也是在21世纪初才开始批量性的建综合体项目,首选的还是大城市,然后逐步下沉。
香港的早期总体经济贫困,人口也不多,自然不会诞生大型商业,放置在写字楼内就够了,但随着经济发展,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越来越高,大型商业也就该出现了。
郑志杰想了想道:“这样的话也行,我们集团的确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人过来,中巴也算是我们的,甚至我们也可以在一个地方,直接建造一个新的经济中心。”
“嗯,红磡隧道未来几十年不会没落的,我们在那边建大型商业,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。”杨文东笑说道:“日本那边已经有了大型商场了,虽然不是我说的商业综合体,但单纯商业的布局,我们是可以学习的;
至于其他公寓、写字楼、酒店什么的,本身也是我们擅长的,结合起来就行了。”
香港这个地方,在人类商业历史上是能够载入史册的,不是因为工业,而是因为地产开发.霍生发明的很多东西,对于全球地产行业,特别是未来的内地,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。
“好,我明白了。”郑志杰点点头说道:“这方面我会与金门建筑协商怎么设计。”
“嗯,行,资金方面不够的话,跟我说一下,我从长兴航运那边调集资金。”杨文东又说道。
苏伊士运河已经堵了三年多了,这三年,全球的航运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,很多船只一年就能把本钱赚回来,然后卖二手还能卖到当初新船价格的两倍;
而航运公司赚到的自然是现金,这么多的现金自然不可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,需要投资。
正巧67年香港房价暴跌,后续68与69年虽然有所回升,但总价还是不高,于是这些资金再搭配银行借贷,可以大量投入香港地产;
要不然,即使香港地价暴跌,想要囤积大片地皮,也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。
不过如今到了70年,虽然继续收购地皮也是划算的,但也需要适当开发了,一个是现金回流,二个就有了稳定物业更适合未来借贷,不然长期大片土地空着,也不太好。
方先名笑道:“航运业这段时间,可真的是金矿里捡黄金了,据说日本的造船厂,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。”
“是啊,郑玉华那边也是好不容易在两年前抢到了几个单子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不过苏伊士运河一旦开通,那航运行业反而可能会遇到危机,这里面的风险其实也很大的;
我也已经让船队不再扩张了,反正这两年想买船也几乎买不到。”
绝大部分行业,风险与机遇都是并存的,就说如今的航运业,看起来赚钱,但大部分海运公司出高价订购轮船,一旦苏伊士运河开通,这些最后上车的企业如果成本回收不了,那就可能原地破产。
如果不是杨文东知晓未来,那他就算会参与这个行业,也未必敢进行大量的豪赌。
甚至地产公司也是一样,香港20世纪的几次地产危机,几乎灭杀了超过9成以前的地产公司,四大家族则是崛起,这就是富贵险中求,赢的起飞输的破产。
方先名也同意道:“对,现在的船只的确越来越多了,苏伊士运河那边开通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,我们也需要早做准备。”
“放心,我早就有打算了。”杨文东笑了笑说道。
原先历史上,苏伊士运河会在1975年开通,这件事应该不会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而产生变化,自己还没那个能力;
不过也不能等到那个时候,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,航运行业就遭到了不小的打击,加上这几年来造船公司拼命造船,也让全球船只变多了很多;
虽然70年代末期,航运市场恢复了一些,但80年代初,世纪船灾就爆发了,船王包玉冈就是在这之前上岸的,另外几家香港船王,就是这个时候差一点崩溃,东方海外也差点破产,后来还是内地资本出手救人的。
也就是说,航运行业在未来二十年,大部分时间都不太好了,自己自然也会早做准备。
下午,杨文东叫来了长兴航运的郑玉华,招呼说道:“来,喝点茶,这是华润那边派人送给我的。”
今年开始,内地与香港乃至海外的贸易有所恢复,长兴集团作为华润的大客户,也开始加大这方面的采购,那送点内地独有的礼物也是正常的。
“多谢杨生。”郑玉华坐下后说道。杨文东问:“今年的航海生意怎么样?”
郑玉华说道:“还是非常火爆的,今年前面三个月的净利润就高达3800万港元,市场还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。”
“哈哈,你这利润,比起地产与其他几家制造公司都强多了。”杨文东笑了笑说道。
这几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,航运公司最赚钱的时间段之一,早年为了布局这个机会,他也是筹备了很久,并大量购买当时很多人都不要的二手轮船;
当船只不够时,二手轮的性价比就更高了,因为商家很多时候也是没的选择。
前面几年,长兴航运一年的利润都超过一亿多港元,吸金能力之前整个集团内部第一;
要知道,包玉冈、董浩云等人就是借助这几年成为船王的,超过了很多欧洲的百年豪门,要不是有这样的机遇,那他们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做到。
郑玉华笑道:“是的,不过国际上大量新船下水,外加部分国家因为高运费而开始进行本土生产产品;
这导致了今年比不过前三年,往后来看,也会越来越差,但总的利益还是很高的,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中东那边,如果苏伊士运河重新开启,那问题就大了。”
“对,这也是我担心的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虽说苏伊士运河两边还有水雷,就算开启也需要很久,但只要消息出去了,那航运市场的春天也就结束了。”
“目前看中东那边,应该不会那么快结束。”郑玉华又问:“杨生,您是想套现部分船只?”
“有这个想法,但不是全部,而是有计划的进行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第一步就是那些比较旧的传统货轮,如今集装箱普及,这些没什么大用了,也就现在航运危机,不然早送去拆废铁了;
第二就是船运公司内部开始转型,以后我们只做三个生意,一个是运油、一个是集装箱,还有就是散装大型货轮,其他的船只,要逐步的卖掉。
三年内要完成这些,你也要早做准备。”
未来的集装箱运输肯定是可行的,油也是一样,至于大型散装货轮,是用来运输大宗商品的,如主粮、矿石等等。
“好的,现在我们手上的二手轮船还能卖一点价格,再等几年,的确就不行了,也实在是老了点,经常出问题。”郑玉华答应道。
她手中的不少旧轮船,还是七八年前买的20多年龄的货船,加上这几年还过度运输赚钱,也的确该处理了,不然真的可能容易出安全事故。
杨文东又道:“另外这两年也不要订新船了,现在船价太高了,苏伊士运河不可能一直关闭的,欧洲那边也不是冤大头,肯定会居中调和的。”
其实很多次国际冲突,都是欧公子买单,全球其他人大发横财;
中东出了问题,苏伊士运河不能用,大量运输到欧洲的商品价格暴涨;东欧出现问题,也一样是欧洲倒霉,甚至非洲出现问题,难民也跑去欧洲了。
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,欧洲实在是扛不住了,加上中东这边几年下来各方也受不了了,于是调和一下就差不多了。
当然,石油危机本身也是大问题,但这件事不好告诉任何人。
“好,本身想买新船也是很难的,这段时间连湾湾造船厂都订单爆满了。”郑玉华笑说道。
杨文东点点头道:“嗯,等以后再说吧,现在国际上船只越来越多,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啊。”
郑玉华道:“那就只能趁着现在多赚点了。”
“对,抓住现在就行了,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。”杨文东也笑说道。
船运公司赚到的大量现金投入香港地产,等几年后就算航运危机崩溃,但地产借助杠杆翻了几十倍,那也不在乎航运赚不到多少了;
甚至航运业以后可以不赚钱,靠着香港地产赚钱就行,再靠着船只订单影响多个国家,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综合模式了。
ps:求月票
(本章完)
香港第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,其实就是前世的海港城,九龙仓能够将它建起来,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有一大块地皮。
虽然自己如果收购九龙仓后,也可以建海港城,但自己不能因为有海港城就不做其他类似生意了,一个香港还是能够容得下多个商业综合体的,前世的香港,也不仅仅只有海港城。
选择在港岛靠近红磡的位置,那也与海港城的距离较远了,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很大影响。
“接近十万尺?”郑志杰被吓了一跳,随即脑海之中按照行业经验算了下,然后道:“杨生,按照这样的面积,里面的商铺足有数百乃至上千家,这可就需要很大的人流,才可能成功。”
“对,人流是关键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但我也相信香港未来的经济,只要经济够好,消费能力够强,那自然可以养活这样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。”
商业综合体出现的前提是当地的经济够好,人也不能少,前世的万达,也是在21世纪初才开始批量性的建综合体项目,首选的还是大城市,然后逐步下沉。
香港的早期总体经济贫困,人口也不多,自然不会诞生大型商业,放置在写字楼内就够了,但随着经济发展,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越来越高,大型商业也就该出现了。
郑志杰想了想道:“这样的话也行,我们集团的确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人过来,中巴也算是我们的,甚至我们也可以在一个地方,直接建造一个新的经济中心。”
“嗯,红磡隧道未来几十年不会没落的,我们在那边建大型商业,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。”杨文东笑说道:“日本那边已经有了大型商场了,虽然不是我说的商业综合体,但单纯商业的布局,我们是可以学习的;
至于其他公寓、写字楼、酒店什么的,本身也是我们擅长的,结合起来就行了。”
香港这个地方,在人类商业历史上是能够载入史册的,不是因为工业,而是因为地产开发.霍生发明的很多东西,对于全球地产行业,特别是未来的内地,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。
“好,我明白了。”郑志杰点点头说道:“这方面我会与金门建筑协商怎么设计。”
“嗯,行,资金方面不够的话,跟我说一下,我从长兴航运那边调集资金。”杨文东又说道。
苏伊士运河已经堵了三年多了,这三年,全球的航运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,很多船只一年就能把本钱赚回来,然后卖二手还能卖到当初新船价格的两倍;
而航运公司赚到的自然是现金,这么多的现金自然不可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,需要投资。
正巧67年香港房价暴跌,后续68与69年虽然有所回升,但总价还是不高,于是这些资金再搭配银行借贷,可以大量投入香港地产;
要不然,即使香港地价暴跌,想要囤积大片地皮,也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。
不过如今到了70年,虽然继续收购地皮也是划算的,但也需要适当开发了,一个是现金回流,二个就有了稳定物业更适合未来借贷,不然长期大片土地空着,也不太好。
方先名笑道:“航运业这段时间,可真的是金矿里捡黄金了,据说日本的造船厂,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。”
“是啊,郑玉华那边也是好不容易在两年前抢到了几个单子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不过苏伊士运河一旦开通,那航运行业反而可能会遇到危机,这里面的风险其实也很大的;
我也已经让船队不再扩张了,反正这两年想买船也几乎买不到。”
绝大部分行业,风险与机遇都是并存的,就说如今的航运业,看起来赚钱,但大部分海运公司出高价订购轮船,一旦苏伊士运河开通,这些最后上车的企业如果成本回收不了,那就可能原地破产。
如果不是杨文东知晓未来,那他就算会参与这个行业,也未必敢进行大量的豪赌。
甚至地产公司也是一样,香港20世纪的几次地产危机,几乎灭杀了超过9成以前的地产公司,四大家族则是崛起,这就是富贵险中求,赢的起飞输的破产。
方先名也同意道:“对,现在的船只的确越来越多了,苏伊士运河那边开通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,我们也需要早做准备。”
“放心,我早就有打算了。”杨文东笑了笑说道。
原先历史上,苏伊士运河会在1975年开通,这件事应该不会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而产生变化,自己还没那个能力;
不过也不能等到那个时候,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,航运行业就遭到了不小的打击,加上这几年来造船公司拼命造船,也让全球船只变多了很多;
虽然70年代末期,航运市场恢复了一些,但80年代初,世纪船灾就爆发了,船王包玉冈就是在这之前上岸的,另外几家香港船王,就是这个时候差一点崩溃,东方海外也差点破产,后来还是内地资本出手救人的。
也就是说,航运行业在未来二十年,大部分时间都不太好了,自己自然也会早做准备。
下午,杨文东叫来了长兴航运的郑玉华,招呼说道:“来,喝点茶,这是华润那边派人送给我的。”
今年开始,内地与香港乃至海外的贸易有所恢复,长兴集团作为华润的大客户,也开始加大这方面的采购,那送点内地独有的礼物也是正常的。
“多谢杨生。”郑玉华坐下后说道。杨文东问:“今年的航海生意怎么样?”
郑玉华说道:“还是非常火爆的,今年前面三个月的净利润就高达3800万港元,市场还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。”
“哈哈,你这利润,比起地产与其他几家制造公司都强多了。”杨文东笑了笑说道。
这几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,航运公司最赚钱的时间段之一,早年为了布局这个机会,他也是筹备了很久,并大量购买当时很多人都不要的二手轮船;
当船只不够时,二手轮的性价比就更高了,因为商家很多时候也是没的选择。
前面几年,长兴航运一年的利润都超过一亿多港元,吸金能力之前整个集团内部第一;
要知道,包玉冈、董浩云等人就是借助这几年成为船王的,超过了很多欧洲的百年豪门,要不是有这样的机遇,那他们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做到。
郑玉华笑道:“是的,不过国际上大量新船下水,外加部分国家因为高运费而开始进行本土生产产品;
这导致了今年比不过前三年,往后来看,也会越来越差,但总的利益还是很高的,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中东那边,如果苏伊士运河重新开启,那问题就大了。”
“对,这也是我担心的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虽说苏伊士运河两边还有水雷,就算开启也需要很久,但只要消息出去了,那航运市场的春天也就结束了。”
“目前看中东那边,应该不会那么快结束。”郑玉华又问:“杨生,您是想套现部分船只?”
“有这个想法,但不是全部,而是有计划的进行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:“第一步就是那些比较旧的传统货轮,如今集装箱普及,这些没什么大用了,也就现在航运危机,不然早送去拆废铁了;
第二就是船运公司内部开始转型,以后我们只做三个生意,一个是运油、一个是集装箱,还有就是散装大型货轮,其他的船只,要逐步的卖掉。
三年内要完成这些,你也要早做准备。”
未来的集装箱运输肯定是可行的,油也是一样,至于大型散装货轮,是用来运输大宗商品的,如主粮、矿石等等。
“好的,现在我们手上的二手轮船还能卖一点价格,再等几年,的确就不行了,也实在是老了点,经常出问题。”郑玉华答应道。
她手中的不少旧轮船,还是七八年前买的20多年龄的货船,加上这几年还过度运输赚钱,也的确该处理了,不然真的可能容易出安全事故。
杨文东又道:“另外这两年也不要订新船了,现在船价太高了,苏伊士运河不可能一直关闭的,欧洲那边也不是冤大头,肯定会居中调和的。”
其实很多次国际冲突,都是欧公子买单,全球其他人大发横财;
中东出了问题,苏伊士运河不能用,大量运输到欧洲的商品价格暴涨;东欧出现问题,也一样是欧洲倒霉,甚至非洲出现问题,难民也跑去欧洲了。
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,欧洲实在是扛不住了,加上中东这边几年下来各方也受不了了,于是调和一下就差不多了。
当然,石油危机本身也是大问题,但这件事不好告诉任何人。
“好,本身想买新船也是很难的,这段时间连湾湾造船厂都订单爆满了。”郑玉华笑说道。
杨文东点点头道:“嗯,等以后再说吧,现在国际上船只越来越多,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啊。”
郑玉华道:“那就只能趁着现在多赚点了。”
“对,抓住现在就行了,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。”杨文东也笑说道。
船运公司赚到的大量现金投入香港地产,等几年后就算航运危机崩溃,但地产借助杠杆翻了几十倍,那也不在乎航运赚不到多少了;
甚至航运业以后可以不赚钱,靠着香港地产赚钱就行,再靠着船只订单影响多个国家,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综合模式了。
ps:求月票
(本章完)